JN体育但殊不知,这只不过是商家和顾客玩的文字游戏罢了,打着安全健康的名号,做着并不是那么健康的商品,顾客还傻傻地被蒙在鼓里。
在大众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,含糖食物成了最大的拦路虎,吃多了怕胖,吃不对了怕变“小糖人”,所以人们总是喜欢选择低糖、0糖的食品。
于是在去商超挑选货品时,看到包装上的“0蔗糖”,就会优先选购这类商品,比如“0蔗糖”酸奶、“0蔗糖”饮料等。
食品、饮品里之所以要加蔗糖就是为了调和食品口味,从理论上看,如果不加蔗糖的话食品的味道就不会发甜,也就是说顾客买到的“0蔗糖”货品是没有甜味的。
但事实并不是这样,我们买到的酸奶饮料等还是很甜,这是因为用以调味的蔗糖被换成了其他种类的糖。
仔细观看配料表的线蔗糖”的商品一般都含有果葡糖浆、浓缩果汁等添加,这些调味剂同样含有糖。
除此之外还有人工调味剂,比如安赛蜜、阿斯巴甜、甜蜜素、糖精等,这些虽然热量不高,但确实属于人工添加剂。
想要买到完全不含糖、味道又很好的食物是比较难的,就像是完全没有糖的酸奶,吃起来酸度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接受的。
而想要单纯的完全不含糖食物也很难,就像是常见的牛奶,它里边含有乳糖,只要是使用了牛奶的食物就会含糖。
在“0蔗糖”的套路里,我们似乎明白了商家玩套路的原理,那么在“0添加”这个赛道里,是不是依然存在套路呢?
这里就涉及到认知差异了,在大众的认知里,“0添加”指的是商品里不含添加剂,但在商家的生产标准里,“0添加”指的是在加工过程中不额外加入添加剂。
也就是说,如果生产所使用的原料里本就含有添加剂,那么商家是不会单独标出来的,生产的成品依旧符合“0添加”的标准。
所以商家才会肆无忌惮地在包装上面标注“0添加”,从而吸引不喜欢吃添加剂的顾客。
不得不说,顾客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,就是商家的套路,本以为经过精心挑选选到了最好的,没想到还是难逃吃一嘴添加剂的命运。
但是顾客也不用太过担心,就算是货品里含有添加剂,也是在国家规定标准之下的含量,只要是经过质检的合格产品,大可以放心买来吃。
毕竟在生产流通商品时确实很难避开添加剂,比如做面包、蛋糕等甜品时需要添加膨松剂,需要长时间保存的肉类等食品需要防腐剂……
哪怕是平时吃的熏鱼腊肉等,也是经过大量的盐腌制的,虽然盐本身不是添加剂,但是这类腌制品并不健康,吃多了有害身体健康。
所以不必过度纠结食品是否含有添加剂,当然了,“0添加”总比明着添加的要更令人安心,如何选就要看顾客的心情了。
除了“0蔗糖”和“0添加”以外,“非油炸”也是追求健康饮食人群的考虑因素,同样地,“非油炸”三个字的背后也存在着我们不知道的套路。
经过油炸的食物口感变得酥脆焦香,很多人都喜欢吃油炸食品,但是摄入量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,比如发胖、血脂高等。
而且在高温油炸的过程中,伴随产生的丙烯酰胺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,并增加患癌风险,人体的皮肤和器官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。
所以为了让顾客吃到让人放心的食物,商家推出了“非油炸”制作方式,对外宣称不使用油炸,同样能享受到油炸物的口感。
模仿油炸的方式无非就是高温烘烤,这就是商家玩套路的关键,虽然制作过程不含油,但食品中依然含有丙烯酰胺。
丙烯酰胺并不是油炸导致的,只要是温度超过120℃,食物中的天冬氨酸就会与还原糖产生美拉德反应,从而形成丙烯酰胺。
光明网2024-09-09《“非油炸”食品未必无油,健康食品应该这样挑→》
而另一些商家则更懂得玩“文字游戏”,他们在生产时为了保持油炸的口感和质感,会把食用油换成棕榈油。
棕榈油并不可怕,适量摄入反而会补充到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,但大量摄入就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另外“非油炸”的食物并不代表着低热量,如果你想在减肥期靠着这种食物控制热量是不可取的,最多是花钱买个心理安慰罢了。
所以在选择油炸食品时,只要控制好了食用频率和总量,不用非要追求“非油炸”。
想要买到健康的食物无可厚非,但是要会机智地破解商家的套路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查看商品的配料表,只要会识别配料,那么任何“文字游戏”都是小儿科。
参考资料:【1】上观新闻2023-04-16《“0蔗糖”=“0糖”?这么理解可就错了》
【3】光明网2024-09-09《“非油炸”食品未必无油,健康食品应该这样挑→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