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app下载如董宇辉离职,是为了保护东方甄选;宗馥莉离职,是为了以退为进“宫斗”;而广药白云山董事长李楚源离职,则可能是给他的“体面”。
前几天,广药集团子公司白云山发布公告称,董事长李楚源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。
作为广药集团的灵魂人物,李楚源任职36年、掌权11年的履历,却迎来如此一份没有人情味的公告,显得非常不合情理。
而与此同时,另一个消息在网络流传,“李楚源是被带走的”、“他的家庭成员也在接受调查”。
如果此传闻属实,恐怕高兴得要开香槟的,就是已经被折腾得奄奄一息的王老吉了。
公开资料显示,1988年,从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后,李楚源就入职了广州白云山制药厂。
1999年,在白云山中药厂已连续5年亏损、累计亏损6796万元频临破产之际,当时33岁的李楚源,临危受命,从总经理助理升到了厂长。
李楚源在广药的一大功绩,就是成功收回了王老吉商标权,从而大大提升了公司营收业绩。
2012年,王老吉和加多宝围绕“王老吉商标权”的“世纪之战”打响,双方对簿公堂,互不相让。
这场官司先后打了11年,期间争完商标权,争“怕上火”的广告语,后来又蔓延到红罐包装,除了“红罐之争”双方打平外,其实以广药的全面胜利而告终。
此前仅售卖绿盒王老吉、年销售额不足20亿的广药集团,到了2023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营收攀升至100.12亿元,净利润就高达12.6亿元。
早在2000年,流行性感冒在欧洲肆虐,而板蓝根成为了国际世卫组织的推荐用药。
通过“出口转内销”,加上世卫组织的背书,板蓝根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权威的记忆点。
李楚源为了树立品牌形象,更是面对大众抢购也“坚持不涨价”,即便原材料涨价,他仍然宣布“亏本也要生产”。
这大大提高了用户忠诚度,白云山中药厂的业绩翻倍提升,从1998年的年销780万元,到2003年底,已经飙升至4.7亿元,保持了年均约30%的高速增长。
2014年7月31日,李楚源发了一条微博表示,“金戈”是国家一类新药。这是广药白云山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功,也是白云山大南药从市场创新向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标志。
操盘王老吉、金戈、板蓝根三棵摇钱树,李楚源将广药集团带领到了一个又一个巅峰。
其实,在很多人眼中,李楚源在公共场合大放厥词并非是为了宣传效果,而是性格使然。
2018年的博鳌论坛上,李楚源曾表示,“金戈已从药品变为老百姓需要的”,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;怕没用,吃金戈。”
2021年的博鳌论坛,他又公开称:“白云山的板蓝根一喝,口罩就不用戴。”
这些出格的言论,让李楚源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企业董事长,反而像个商界“大忽悠”。
在抢回商标之前,王老吉就已经享誉全国,并曾在2007年销售额超过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、红牛,2011年总销售额接近180亿元。
在获得王老吉后,李楚源野心膨胀,希望把王老吉打造成为一个大健康品牌IP。
于是,他推出了一系列以“王老吉”命名的产品,涵盖牛奶、酒类、植物饮料、雪糕、牙膏、洗面奶等多个领域。
只是,这一做法不仅没能提升集团效益,反而连王老吉凉茶的销量都开始走下坡路。
2019年,他宣布开启王老吉商标授权,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名叫广州创赢的公司,专门负责广药集团的品牌授权生意。
这一做法确实起到了“开源”的作用,为广药集团带来了不小收益, 但隐患也就此埋下。
资料显示,从2019年起,王老吉新品“吉悠”、王老吉“吉宝清养益”、王老吉“哔嗨啤”等多款产品都卷入过“传销风波”。
这些都使得王老吉的口碑大跌,曾经的“凉茶大王”,被贴上了“割代理商韭菜”的标签。
回看王老吉和加多宝长达11年的商标之争,它们争的其实从来不是谁是“正宗凉茶”,谁有降火功效,而是凉茶市场背后巨大的商业利益。
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数据,从2012-2015年,整个凉茶市场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5%以上,到了2016年,凉茶行业的规模为65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22.7%。
但这样的辉煌其实没有维持太久,从2016年开始,凉茶行业的增速不断下滑,增幅为个位数,2018年的市场规模仅为470亿元。
究其原因,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内斗或许加速了市场的,使得渠道经销商纷纷避之唯恐不及。
不过,《 首席品牌观察》认为,更重要的因素在于,消费者可选择的饮料越来越多了。
无糖茶、碳酸饮料、植物蛋白饮料、果汁、苏打水等等,琳琅满目的货架,也稀释着凉茶的品类号召力,王老吉逐渐“人走茶凉”。
王老吉并非没有进行过创新,在饮料领域,先后推出过主打养生的“1828王老吉现泡凉茶”线下茶饮品牌、以健康为卖点的沙棘液果汁饮料、新西梅原浆、羽衣甘蓝高纤啫喱等系列产品。
但前面提到,由于“王老吉大健康”的概念过于庞大,打法就显得杂乱无章,各种创新都收效甚微。
今年5月,顺应低糖、减糖消费趋势,王老吉上线了“原味不含糖”的原味凉茶,希望抓住新的风口。
“0糖0脂0卡”的卖点大众已经见怪不怪,王老吉也早已过气,又有多少人愿意买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