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果汁帝国”崩塌汇源”失去”品牌

龙珠系列
 江南app下载然而如今年关将至,汇源果汁或许无法陪伴我们度过2021年的春节了!1月19日,汇源果汁退市,正式告别资本市场。 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舆论关注,微博话题#汇源果汁退市#阅读高达2.1亿,讨论1.5万。网上掀起一波回忆杀,许多网友纷纷跑去汇源果汁官微留言。  一代国货之光就此落幕,曾经的“果汁大王”终究被时代所压垮!这与前段时间刚刚造就了中国首富的农夫山泉形成了鲜明对比,令人唏嘘! 

  江南app下载然而如今年关将至,汇源果汁或许无法陪伴我们度过2021年的春节了!1月19日,汇源果汁退市,正式告别资本市场。

 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舆论关注,微博话题#汇源果汁退市#阅读高达2.1亿,讨论1.5万。网上掀起一波回忆杀,许多网友纷纷跑去汇源果汁官微留言。

  一代国货之光就此落幕,曾经的“果汁大王”终究被时代所压垮!这与前段时间刚刚造就了中国首富的农夫山泉形成了鲜明对比,令人唏嘘!

  成功的品牌各有各的成功,失败的品牌却有着相似的经历。所谓盛极必衰,汇源果汁也不例外。

  2007年,汇源果汁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。那一年,汇源果汁在香港成功上市,上市当天股价上涨66%,并成为当年香港最大规模IPO。其创始人朱新礼也从而上榜《福布斯》富豪榜排名第91位,上榜资产61.3亿。风头一时无两。

  作为彼时的国货之光,上市不久,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就盯上了汇源果汁。2008年,可口可乐开出几乎汇源市值2倍的高价,总价约179.2亿港元,计划收购汇源果汁。

 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汇源果汁的好日子要来了,可口可乐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和庞大的市场,将大大提高汇源果汁的产品销量。

  为了迎合可口可乐的收购需要,朱新礼也为了提高资产评估价值,大举扩产,暂停新品推出,还裁减了经营16年的销售团队,销售团队压缩掉三分之二。

  汇源果汁已经为并购后与可口可乐销售渠道的整合做准备,公司大幅度减少了销售人员。销售元气大伤,时任汇源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已基本离职,营销体系大面积真空。

  并购失败,汇源果汁不得不重新扩充销售人员,建立销售网络。但巨额资金被套在上游建设中,对上游的重度投资造成了产能严重过剩。从2008年开始,汇源果汁的净利润再也没能超过2007年。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,2014年-2016年净利润更是出现了负数。

  最终,汇源果汁债台高筑。2018年又因违规贷款事件被停牌,就此埋下伏笔。

  2019年汇源果汁带着一身债务考虑通过“卖身”天地一号,来实现业绩扭转,但最终“卖身”失败。

  和娃哈哈等一批传统国货的起点一样,汇源果汁的开始也非常的“接地气”,甚至有些土气。

  1992年,端着铁饭碗的朱新礼决定下海经商。于是它承包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县办小罐头厂,创立了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,也就是汇源果汁的前身。

  1993年朱新礼与德国一家浓缩果汁设备供应商达成“补偿贸易协议”,通过“远期信用证”的融资方式引入了全国唯一一条现代化浓缩果汁生产设备。

  此举填补了国内浓缩果汁市场的空白。为扩大市场,1994年,朱新礼带着20个员工进京,在北京顺义成立了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,准备进军国内果汁市场。

  那时候也是传统饮料市场高速增长的阶段,汇源果汁赶上了居民收入逐步提升的过程,国民消费需求增长的红利,而饮料市场可以说是处于高速增长期,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饮料创业品牌,而汇源正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  在那个一登央视天下知的年代。1996年利润到五六千万,汇源果汁却以七千万价格竞标央视《新闻联播》黄金五秒广告位。借此一举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果汁品牌,“喝汇源果汁,走健康之路”、“有汇源才叫过年”的广告语从此响彻全国。

  1998年销售额达到五亿多,2000年到十亿多,市场占有率达到20%多。是第二名的小十倍。

  自此,汇源果汁跑马圈地、迅速扩张,并在全国范围内密集投资建厂,初步完成了果汁产业的整体布局,开启了一段高速增长期。

  俗话说,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其实2008年汇源果汁如此着急忙慌的想要抱住可口可乐的大腿,与当时激烈的市场环境也有很大关系。

  彼时,中国饮料竞争激烈,已经形成了三股竞争力量:一支是台湾地区的企业统一和康师傅;一支包括汇源、娃哈哈、农夫果园等内地知名企业;还有一支是大的跨国企业如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等。

  行业巨头林立,竞争早已白热化。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,汇源果汁早已不是“一家独大”的局面了。

  但更令汇源果汁头疼的是,品牌竞争之外,消费升级之下,消费者也在变得挑剔。新生代们对饮料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,促使我国饮料产品类别、口味日益丰富,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出现较大差异。

  比如上世纪80-90年代,我国饮料市场基本以碳酸饮料、包装饮用水为主;21世纪初,茶饮料、果蔬汁兴起;近年来,能量饮料等特殊用途饮料、咖啡饮料、风味饮料等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。

  善变的消费者,过于细分的赛道。这早已不是当年汇源果汁一个央视广告、一杯浓缩果汁就呼风唤雨的年代了!

  于是乱了阵脚的汇源果汁,面对饮料市场“神仙打架”的局面只能“病急乱投医”,陷入内耗式的试错。

  2009年,汇源先后推出“柠檬me”、“果汁果乐”等低浓度果汁和碳酸饮料新品。遗憾的是,新品的创新并未刺激市场消费。

  还推出过冰糖葫芦汁、百利哇、混合果汁等新品,还涉足鸡尾酒、普洱茶等领域,但市场反应冷淡。

  2011年和2014年,汇源果汁先后以1201万元和1.18亿元价格收购冰茶品牌“旭日升”和主打乌龙茶饮的“三得利”中国。

  但后来由于汇源又调整战略,重新聚焦果汁业务,暂停茶饮料生产,“旭日升”在被收购一年后便被停产。而“三得利”更因为经营理念不同与汇源闹得不可开交,市场业绩因此受到严重影响。

  2018年,汇源还推出过95°黑气泡果汁,瞄准95后消费群体。但最终也没有激起一丝水花。

  吴晓波在《大败局》中曾说,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,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,一个伟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;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,未知的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。

  汇源果汁的失败,站在如今复盘的角度你很难抽离出单一的某个原因。同成功需要的“天时地利人和”一样,失败亦是如此,是一个系统性的原因。

  当然,身背巨额债务,遭资本市场除名本身解读的空间就不大。但在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汇源果汁确实有些意思。

  就营销来说,虽然汇源连年亏损,但在广告营销上可谓大手笔。请大热明星林更新代言;植入爆款剧集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、《人民的名义》、《欢乐颂2》;赞助综艺节目、大搞节日营销......时下盛行的营销方式,汇源果汁均有涉猎。

  而且持续了十多年的“有汇源才叫过年”品牌理念,直到去年2020年春节还在登陆CCTV-1《大国品牌》,通过国家平台向亿万观众展现“汇源”温情陪伴的品牌形象。

  但可惜的是,尽管营销给力,但“汇源”这一品牌的核心价值正在流失。原因何在?

  另一方面,企业的债务危机导致的退市风波让品牌牢牢贴上“果汁大王陨落”、“国货之光落幕”的标签,这对于品牌价值本身的伤害不言而喻。

  可口可乐之父伍德鲁夫曾说:即使一把火把可口可乐公司烧的分文不剩,我也可以仅凭“可口可乐”这一品牌,从银行获取贷款,在几个月之内重新建厂取得新发展。

  但尽管汇源果汁的生产线仍在、销售渠道仍在......但唯独正在一步步失去“品牌”。

  这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才是最可怕的。当品牌“没了”,汇源果汁还剩下什么?我想答案不言而喻。